很久没有在电脑上敲一些有意义的文字了。平时虽然也爱在纸上写写抄抄,但电脑上敲字的流畅和随意删改的自在可能是唯一相比纸质材料的优势了。我有时候会有些自以为是的灵感,半夜硬要爬起来敲字,隔几日再读,觉得既无水准又无意义,按下删除键通通删掉再把自己数落一番,如此反复。

装修

对一些偶然闪过的想法有执念,又对念念不忘的执着容易改变,新家大概就是在我这样的矛盾人格下形成的产品。

我确实是很享受设计与装修这个过程的。关于色彩和风格,我一直都没能在一些标准的专业说法里找到自己的答案。也许这件家具是包豪斯,那个角落又有些摩洛哥。最开始还在云里雾里摸不清头脑,后来干脆想,买一些喜欢的就好,毕竟我的审美是相对一致和永恒的,何必执着于什么风格。而此时老戴对设计与软装有些疲劳,相反他更热衷于家电和手工一类,所以他一律尊重我的爱好,渐渐整个家就成了我的喜好的堆砌,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我个性的映射。

我始终坚持,家的主要功能是居住,而不是一件冰冷疏人的艺术品。所以我希望的是在美感中能洋溢着生活气息。

大概第一次住进自己的房子,两个人总是充满斗志的。从前想买一件家具,总是需要考虑性价比和搬运时的便携性,现在终于能够好好的挑选一些东西了。这对于我和老戴这种热爱家庭生活的人,真的是一件幸事。两个人着手计划圣诞节和新年的布置,商量着买一颗高大的圣诞树,等灯光都亮起来的时候,配上温热的煮红酒,新的一年也是充满希望的吧。老戴买了调酒器,说要开始学调酒了,我也赶紧入手了黑胶唱片机,那么以后这个家就会成为我们最爱呆的pub了吧。

习惯

年末,养成了很多从前不常有的习惯,例如早睡。年龄增长后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越发深刻了,尤其是下半年自己的身体情况欠佳,虽然体型不瘦,但却依然查出免疫力低下和营养不够的问题。底子不好,稍不注意就会生病,每天吃一些额外营养品也成了一个习惯。又亲历了身边人的生老病死,对生命的思考在这两年达到了从未有过的新高度,甚至个性都因此收敛了不少。虽然及时行乐是我的信条之一,但对自身的把控依然同等重要。

上个月就开始决心和老戴二人贯彻早睡早起的政策,放下扰人的手机,屏蔽掉碎片化信息流,让大脑在睡前保持放松和安静状态,第二早再享受自然醒,慢条斯理打点好一切,泡一杯温热的蜂蜜水坐在窗前,太阳还像一颗乒乓球样不高不远挂在天边,窗外的声音逐渐叠加层次。

再例如听广播,这件事情通常发生在通勤路上。暂时没有确定订阅的频道,于是每天打开推荐节目,找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有时候是叙述老年打工者,有时候是讨论女性角色,还有时候会聊到更日常的例如脱发问题等。从新家坐晨间轻轨很像曾经在北五环坐地铁通勤的感觉,因为同样是在郊区,且轨道架在室外,车窗外不同于主城的高低错落,这里总是一望无际,原野尽头的朝日在铁轨运行中升起,耳朵里广播尽头在舒缓音乐中热烈而松弛的讨论。

我喜欢在独处时刻默默接受这些新鲜观点,即使只是在拥挤的车厢里只有落脚的地方,也仿佛游历了很多地方,认识了很多共情的人。这样只输入而无需输出的个人时光,是每日打工生活的恩赐与享受。

归巢

等明年樱花再开的时候,回重庆就正式两年了。最近才渐渐发现,由于离家太久,我在家乡的人际关系可谓稀薄无力得可怜。而且由于离开家乡时我刚成年,世界观没有成型,人格也在四向发展中,逐渐习惯了北京那种客观而不客套的交友方式,因为不抱有握紧人脉的野心,彼此间不抱期望,不作要求,理所当然是以自我为中心。花了很多时间在自我探索上,因而社交能力在无形退化,这一点无疑是非常“偏离”重庆的。

对于精神洁癖的人来说,对融入度的感知格外敏感,于是在这个熟悉的地方竟然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孤独,是一种漂浮在热闹城市中心的孤岛之感。这种“不合群”起初让我感受到无力,我并没有试图去改变自己的本性,但我让自己做了很多尝试。例如更加耐心的倾听烦恼,换位思考其他人的困境,多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虽然我依然无法对很多事拥有这个城市同等的热情,但当尝试种种后,我不仅偶尔能够成为他人的解忧杂货店,同时也更加温柔了,这种改变让我喜悦,内心也肯定这是一种正向发展。况且,能够在任何环境自在生活也是我想要追求的能力。

生长

目标量减少,集中在两三件事上,争取在质上提高,这是我最近在学习的事情,不出意外的话也将是我明年的计划。缺乏目标感让人痛苦,《INSIGHT视界》转发的“勇敢的特雷西”写的某篇文章里提到一个观点,从小习惯于被设定目标(如考高分、考好大学)的中国人,出入社会后,反而容易日复一日毫无目标感,不明白到底为什么而活。自己是否陷入了这个漩涡呢?仿佛真有那么一点,当局限于眼前生活时,已经私底下给自己否定了无限可能了。我和老戴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当下就共同做了反思,也做了种种令人激动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规划。

现在每当想起我们正处于二十六七岁的年纪,就变得兴奋不已:多好的年纪啊!经济独立,需求简单,身体和精力尚好,且至少还能维持个十来年,总觉得还有无数个学习和突破自我的机会。而我身边也确实不乏优秀的朋友,他们总是在世界各地闪闪发光,勇敢无畏,无论处在哪个年龄,都在不断寻求改变和自我提升。我对认识他们时常抱有感激,因为他们都在我人生各个方面充当向导。

老戴常常鼓励我说,如果喜欢日本文学,那就再多读一点,读广一点;如果喜欢写,那就多写一点。在此唠叨下我学会了放下焦躁,拾起手边事,再专注一些就够了。这是年龄增长的清醒和踏实感,神奇的是这种从容反而让我越发富有活力。

圣诞和新年就要到了,今年写了十来张问候贺卡,放一颗甜甜的巧克力,寄往各地。那么新年,我们再努力一点,再生长一点,等疫情不再是阻碍,期待我们某日再相聚。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